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>行业 > 正文
王十朋笔下的小海鲜

时间:2023-07-27 18:13:26   来源:乐清日报

王十朋《温州先贤图谱》石泠绘

乐清背山面海,在地质史上属于古海湾地形,现在的沿海平原在古代都是一片浅海。先民们面向浅海滩涂,除了在山上采集野果野菜充饥以外,以捕获海生动物为生。因此,自古以来乐清人民非常喜欢吃海鲜水产品。南宋状元王十朋也不例外,他在《梅溪集》留下几首(篇)与小海鲜有关的诗文。

一、牡蛎


(相关资料图)

《隆庆乐清县志》卷三《财用•物产》记载,“牡蛎,生海涯石上,相连如房,曰蛎房。”牡蛎大者称蛎黄,小者称蛎钩。牡蛎的肉细嫩纯软,味道鲜美,营养丰富,素有“海中牛奶”之称。南北朝宋永初年间,《永嘉郡记》载“乐成新溪口有蛎屿,方圆数十亩,四面皆蛎,其味偏好。”新溪是清江的旧称,蛎屿即今方江屿,可见,1590多年前的乐清沿海一带已养殖牡蛎。据记载,公元423年,中国山水诗鼻祖时任永嘉(今温州)太守的谢灵运,在海上巡视乐清湾一系列岛屿(包括大小乌岛、大小担岛、大小横床岛、茅埏、茅坦岛)后,向清江进发,途经方江屿时,他就尝过牡蛎,并大加赞赏。他在《游名山志》残文中写道:“新溪蛎味偏甘,有过紫溪者。”

绍兴十八年(1148)三月,时年37岁的王十朋参加礼部省试而败落,闰八月自临安(今杭州)太学回到家里。十一月底,既是表侄又是学侣的万先之(名庚,乐清万桥人)送来个头较大的牡蛎100多个,为十朋大解馋瘾,他和着韩愈《初南食贻十八协律》诗“蚝相黏为山,千百各自生”之韵,作《和南食》诗,曰:

海错千万族,惟蚝不能行。

潮来腹自饱,亦足遂厥生。

翻笑鱼蟹虾,晨夜何营营。

风味与江鳐,可以次第名。

荐身炮炙间,壳破材始呈。

北客昔南食,一见生怪惊。

故人居海滨,群鲜厌炰烹。

酷爱此味真,不假姜桂橙。

遥怜山间友,混迹黎与骍。

蔬肠久不饱,肌骨尫且狞。

巨房饷馋腹,一笑百念平。

岂为饮食欲,实见亲旧情。

谁知齑盐余,盘食味常并。

故乡实堪恋,未用图西行。

“南食”,指用南方烹饪方法做成的饭菜。江鳐(又称江瑶柱)是海蚌的一种,壳略呈三角形,表面苍黑色,是一种美食。诗说,众多的海产品中,只有牡蛎生在海崖石上,不能行足,它靠吸食海水中的浮游物生长,一旦涨潮它就会饱腹。牡蛎的风味与江鳐差不多,不分上下。北方人一看到生吃牡蛎,就会惊奇而怪叫。沿海的居民很爱吃牡蛎,但牡蛎性寒,吃的时候要多加点“姜桂橙”。由于自己在太学读书,长期吃蔬菜而不饱,饿得瘦骨嶙峋,面目有点可畏。万先之送过来的大牡蛎使自己大饱口福,高兴得“一笑百念平”,这难道仅仅是为了满足食欲吗?不是,实际上从中可以看见浓厚的亲情和友情。故乡的海鲜美食确实太好吃了,不用再西行到太学求学了。

绍兴二十三年(1153)八月份,王十朋从临安太学回来后,太学同学周光宗送来牡蛎,王十朋回馈溪蒪,作《周光宗赠蛎房报以溪蒪》,诗云:

珠屿蛎房魁海错,左原蒪线冠溪毛。

韩公南食可曾见,张翰东归徒自高。

鼎俎珍庖输肉食,江湖佳味属吾曹。

有无相易通家事,僮仆往来毋惮劳。

意思是说,芙蓉珠屿的牡蛎在众多的海产品中是最好的,而左原的“蒪线”在溪边的水草当中也是最好的。唐代韩愈(字退之)的《南食》诗已经看见,而西晋张翰(字季鹰)以秋风起思吴中菰菜、莼羹、鲈鱼为由辞官而东归,是徒自清高。虽然牡蛎、蒪线输肉食,但江湖美味属我们。我们互相馈赠美食,僮仆往来不要怕苦怕累。

芙蓉珠屿小牡蛎别具一格,如“圆带石”,而砮焦(今沙角海)牡蛎大者似杯盘,色洁白,味清质嫩,早就驰名四海。王十朋的太学学友、时为司户参军的刘长方曾闻砮焦的牡蛎大而鲜美,从豫章(今江西南昌)写信给王十朋,惋惜自己未知其味。王十朋作《刘长方自豫章寄书称砮焦蛎房之美恨未知味书一绝以寄之》,诗曰:

珠屿小蛎圆带石,砮焦巨房深若杯。

吾乡此味亦不恶,故人游宦盍归来。

王十朋为乐清的牡蛎打了广告,作了宣传,奉劝刘长方早点“游宦归来”,到乐清品尝一下美味的牡蛎。

王十朋在《继志篇•食》中写道,父亲王辅对带壳的小海鲜都喜爱,更嗜好牡蛎,“所嗜者:酒、面、肉味,又嗜牛肉、猪头肉、鸡、火烧肉;海味则嗜蛎房,凡带壳者皆嗜之,如江摇、淡菜之类是也;蔬菜则嗜蒪、蕨、笋,然不喜米食;于果子之类,亦不甚好也。”

二、蝤蛑

蝤蛑,又称青蟹,肉如膏脂,鲜美异常,是有名的海鲜美食。根据《本草纲目拾遗》介绍,具有活血化瘀、消食、通乳等药用功能。《隆庆乐清县志》卷三《财用•物产》记载:“蝤蛑八足四鳌(注,有误,应该是八足两鳌),随潮退壳,一退一长,肉亦随潮而生,潮大则虚,小则满。”“又名蟳,大者长尺许,两螯至健,能与虎斗。”

王十朋状元及第后,于绍兴二十七年(1157)九月至绍兴二十九年(1159)十二月在绍兴府签判任上,与同僚赵伯椿(名仲永,时任安抚使司干办公事,简称抚干)交好,经常有诗词酬唱。此后,王十朋到临安升任秘书省校书郞后,赵伯椿从绍兴寄来蝤蛑,王十朋作《答赵抚干(伯椿)》:

蝤蛑风味,不惟胜无肠公子,自可以辈瑶柱江君,会稽固不易得,钱塘又绝无之,临食必起故乡之思,兴与鲈蒪同,但不能如张翰之勇决耳。远蒙分贶,以养吾老饕,愧感俱不少也。

意思是说,蝤蛑的风味,不仅胜过“无肠公子”螃蟹,而且类似江瑶柱,在绍兴不容易得到,杭州就更没有了。每当吃上蝤蛑,就动乡思之情,兴致与吃鲈鱼和莼羹相同,但没有张翰辞官东归的勇气。承蒙远道馈赠,以饱我这个贪吃之人的口福,表示非常感谢啊!

三、西施舌

《道光乐清县志》记载,“西施舌,味甘,益精,生温州海泥中。产邑朴头等村海濒,状如哈吐舌,长数寸,阔寸馀,竖立沙涂中,俗亦名涂笋,舌色微霉,揉之乃白,味鲜美。”《太平寰宇记》:“永嘉土产西施舌,似车螯而扁,生海泥中,常吐肉寸余,类舌。俗甘其味,故名。”乾道六年(1170),王十朋在知泉州任上,同僚吴宗教馈赠西施舌给他,因作《吴宗教惠西施舌戏成三绝》,诗曰:

吴王无处可招魂,惟有西施舌尚存。

曾共君王醉长夜,至今犹得奉芳尊。

博物延陵有令孙,不因官冷作儒酸。

珍庖自有西施舌,风味堪陪北海尊。

长记还家屡击鲜,南来归兴日飘然。

不缘樽俎逢西子,始泛江湖范蠡船。

王十朋到泉州上任后就上章请祠,准备与夫人归家偕老。那知到郡只一个多月,夫人于十二月初十就病逝于泉州郡舍,更增强了致仕的决心,可是孝宗皇帝不同意。第三首诗是说,经常回忆在家乡吃海鲜的情形,如果让自己致仕心情就会很舒畅。不想到在宴席上吃到西施舌,他借用范蠡与西施泛舟五湖的典故,希望自己早点致仕,去过逍遥自在、洒脱无拘的日子。

赵顺招

标签:

精心推荐